国内“渔夫式管理”创导者

163法则专利获得者-吴群学

有4亿中国年轻人正在被花呗榨干

发布者:海轩 发布日期:2019年07月16日

“垃圾花呗,毁我青春。”


瞧了一下日期,9号10号,正是绝大多数人还花呗的日子。


前些日子,前有银联6·2节,后有支付宝推出花呗临额,淘宝、拼多多等电商也推出了一系列诱人的促销活动。


我们嚷嚷着要过的节日,成了商家炒作卖爆款的好时机。


90后没什么钱,但他们不怕没钱,最怕的是生活没有仪式感,超前消费、分期付款成了他们的消费方式。

  

用过花呗的都知道,花呗这东西,是还不完的。


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,说是为梦想奋斗,倒像是为房东搬砖,为马云打工。


汇丰银行有项调查是,现在90后的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.5倍,已经步入社会工作的90后,人均负债超过10万。


4亿中国年轻人,正在被花呗,一点点的榨干。



01

90后最敢穷


媛媛今年24岁,毕业两年,在四线城市一家公司工作。

 

每月工资到手,第一件事是还花呗,接着是当名“暴花户”。像上个月,工资一发,她就把购物车里的订单下了,把商家吹捧的“618”过出仪式感。

 

这不是什么新鲜事。媛媛刚开始工作时,实习工资2000元,那时候刚好iPhone风正盛,她算了一笔账,首付1000元,每月还500元,可以接受,就果断下单。

 

花存款买东西和分期付款买东西,是完全不同的感觉。前者是割肉,后者无感。

 

毕业后,月薪5000元,想买的东西越来越多,欠的款也越来越多了。她开了信用卡,借呗,还有各种信贷,拆东墙补西墙,利滚利滚到了18万。

 

她当然也想还钱,每月工资还没暖起钱包,就要转到另一个“老板”手上。

 

比如某节日来了,花呗多了临时额度,信用卡也多了1万,媛媛又陷入诱惑不能自拔。

 

大部分人都和媛媛一样,看到某宝上的包包,口红,衣服,帽子在降价,心里痒痒的。每件物品降的不多,就6块,但看着红红的降价标记,总忍不住下单。

 

有人问她,“欠那么多钱,你不怕吗?”

 

她说,“负债那么多,想想也挺可怕的,那就干脆不想,当作没有负债。我努力挣钱,总有一天能挣回来。再说了,反正都买不起房,何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买自己想买的东西?”

 

这也几乎是互联网剁手时代,每个剁手青年的真实想法。

 

他们月薪5000,却想过着月薪5万的生活。负债10万,从没想过存钱。



现在的年轻人特别不怕穷。

 

过去,欠债几万是个巨额数字,谁背了10万以上的债都会被认为败家。但现在,清空购物车可以找花呗,想干点什么生意可以找借呗,想买苹果华为,单反耳机等高科技,京东还给你免息白条,再不够还有金条。

 

青年没有跑赢通货膨胀,还跌入消费主义的陷阱,自由主义被放大,成了铁铁的“隐形贫困人口”。




02

“我想喝手磨咖啡,还有三分糖奶茶”



阿甜是某互联网公司的一名hr,算是名白领,月薪8000元。

 

她有个特别的习惯,就是每天早上定时一杯手磨咖啡,到了周五就定时下午一杯DIY奶茶。

 

“咖啡不能喝速溶,偶尔喝喝挂耳,不过最健康的是手磨。每天早上冲咖啡时,整个香味充斥办公室,就感觉自己特拉风。”

 

“小时候看港剧,爱上了港式奶茶加菠萝油,后来国内多了DIY奶茶,定制三分糖,我觉得自己活的高级。”

 

阿甜90年,快30岁了,工作5年多,工资没涨几千,消费却升级了好几个级别,光是这种饮品消费就要1500元/月。

 

要是能存下钱,每月花1500元在这种高品质消费上倒是合理,关键她花呗还了两年还是还不清,两张信用卡也是拆东墙补西墙。

 

她和媛媛一样,都是那种看起来过的特别潇洒有钱,背后一屁股债的人。她们同样认为,与其把钱花在房子上,还不如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。

 


这很大程度有环境的渲染。

 

商业时代,很多广告文案点燃了年轻人的欲望:

 

“买不起爱马仕,就配不上爱情”

 

“活得高级的女人都懂得给自己花钱”

 

最关键是那句,“没有一个有钱人是通过省钱实现财务自由的。

 

商业社会虚构了一套价值体系,把消费水平和自我认同感和人生幸福感画上等号。

 

事物客观规律是:梦想要脚踏实地,爱情要用心经营,幸福要从柴米油盐感悟。

 

现在,变成了 —— 买买买就好了。

  

年轻人彻底打开了思维,拥有了与收入不匹配的欲望。



矿泉水要喝依云的,因为每一口都能喝出阿尔卑斯山雪水的味道;

早餐要三明治配咖啡,一定要够好看,因为要发朋友圈;

一有健身冲动就得去办张年卡,健身5分钟,拍照2小时。

刚工作的年轻人,哪里有那么多钱来撑起这些欲望?

 

只能借。

 

很多人就是这样,生活一地鸡毛,还得学着西方人的格调生活,就成了妥妥的隐形贫困人口。

 

你可以说他们伪精致,不懂事,不懂吃苦,不懂控制欲望,没有传承上一辈省吃俭用的好习惯。

 

但其实,这是90后的理想自由主义 —— 不想被任何事物绑架,尤其是房贷。

 

只是他们没意识到,不想被房贷绑架,就被消费主义绑架,一样是贫困。

 


03

我想到澳大利亚开农场”


“我想到澳大利亚开农场,到北极感受没有昼夜的蓝天,想看极光,还想看粉色海滩。”

 

我有个大学同学,特别爱旅行。

 

他从农村来,大一时不爱说话,暑假去了厦门后,突然和我们聊起了世界观。

 

从那以后,他从一个节俭的人变成了特爱花钱的人,特别是旅游上的花费。后来存款没多少,他就拿着一张信用卡,说走就走。

 

大学毕业那年,他前前后后在贷款平台接了30万元,都是旅游上的花费。

 

那些日子,他每天都说愁眉苦脸的,每月还钱还的发慌,逼着他每天去打工,累的不行。

 

但很庆幸,他在毕业演讲依旧带着微笑,分享了他的人生愿景,“人生终极梦想是到澳洲开农场,还要和喜欢的人看极光,看粉色海滩。

 

毕业后几年,再见就是某写字楼下单咖啡厅了。

 

他依旧说出了类似的话,“我在最贵的写字楼,拿着低得令人发指的工资,梦想着有一朝,在澳洲开个农场,到北极看道极光,到挪威钓条大鱼。



90后生于中国比较好的年代,最具理想主义。

 

他们大部分能不存在温饱焦虑,被赋予了足够思考的空间。

 

在这样的环境下,90后很早就会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。

 

他们在一个相对有压力的环境成长起来,比如“独生”带来的高度关注,高考带来的各界压力,

 

大部分90后,最渴望过上不被绑架、随风飘扬的生活。

 

自由,正是是这代人的理想主义。



04

理想主义有错吗


理想主义有错吗?

 

深扒90后为什么穷,其中一个原因是,这代人没什么存款意识,在节流和开源面前,更倾向于研究后者。

 

你慢慢发现,网上越来越多关于理财的课程、书籍、文章,这意味着,中国人开始将财商教育放到了眼前。

 

理想主义带来了陷阱,但也带来了进步。



当然,理想和空想不同。

 

比如我想去远方,但我口袋里的钱似乎还支撑不起这个理想,那我就去学理财,学怎么开源节流,这是理想主义促进生活变的更好。

 

但如果你通过借钱,迅速去填补这个理想,一你不懂珍惜,二也意味着你没有这个能力去实现梦想。

 

空想主义让你得不偿失,你今天欠下的债,他日能不能还上,你是能评估出来的。但大多数人没规划过,或者自我欺骗能还上。